比起男生,女生整体学习成绩更好,还担当诸多班级管理岗位
日前正在进行的各省两会期间,有一个民间广被提及的词汇第一次放在如此郑重的场合讨论,并写进人大代表的提案——男孩危机。例如山东省人大代表、某中学校长即表示对于近两年倾向愈发明显的男孩危机深感忧虑。确实如其所述,现今青少年群体,大量的男孩在学业上陷入困境,且心理疾病的并发率持续上涨,表现出的体质特征和气质也越来越不像男子汉,这就是男孩危机。
其实不光是未成年群体,中小学中男孩危机普遍。在大学中,男生的学业成绩也是大幅度落后于女生。以2003年至2013年十年的全国高考三甲为例,男生的比例明显呈下降趋势,有专家担忧:如果男孩危机进一步扩大,怕会影响到整体的民族素质。
男孩危机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近二十年里逐渐呈现,并于去年开始,问题凸显,引起社会的关注。男孩危机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师(学校教育)、父母(家庭教育)、男孩(自我教育)一方出现问题,而是现下的教育合力所致,即教育男孩的方式出现了问题。男生、女生的生理构造本就不同,性格、气质也随着成长过程中呈现大相径庭的区别。比起女孩,男孩更多的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他们需要更多的运动,需要少动口多动手的教育形式,即比起课堂,他们更需要大量的实践等身体力行方式学习。
但是遗憾的是,从小学到大学,男孩女孩在教育方式上并没有区别对待。出现男孩危机的现象说明现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已经与男孩教育的本身出现了不匹配。他们被圈在教室里度过整个青少年时期,通过最不擅长的阅读、写作、坐在课堂里的方式来学习。这种环境下成长,比起女孩,显然男孩的长处无处施展。加之当前仍是应试教育作为指挥棒,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小学教育的中学化综合作用,让许多男孩过早地在学业掉队。
再者,国内的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显然存在男孩教育中的缺位现象。这是男孩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按照教育学的观点,男孩对于男性的理解和认识,都是从父亲开始的。在爸爸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学习举手投足,待人接物,如何关爱女性。一个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男孩,其父亲的教养行为必然是果断、具有权威性的。但是绝大多数家庭的定位里,父亲负责赚钱养家,很少参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男孩危机,从学校到家庭,其实已经行动起来了,
详见《男孩危机,困局何解》